特斯拉的FSD(完全自动驾驶系统)可以说是目前最成熟、最领先的智能领航系统,依靠全视觉方案,在无需昂贵的激光雷达的条件下,就实现智能驾驶。
当初,上海市引入特斯拉,系希望借助特斯拉这条“鲶鱼”激活国内新能源市场,带动整体产业链的发展。可以说,这个目的已经实现了:7月份,新能源渗透率已经超过50%。
而特斯拉FSD的到来,则是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带入“下半场”——智能化的比拼!
纵观现在的新能源车,中控大屏、AI语音、超充电池、超快零百加速、简约风设计……几乎都成了标配。以往,新能源车的宣传都集中在配置高、颜值高、性能高;从2023年开始,越来越多的车企主动在传播上加入了“智能”标签:高速/城区NOA、无图智驾领航、几百公里接管率低于xx%……
以小鹏汽车为例,在此前的“AI智驾发布会”上,小鹏汽车用了这么几个关键词/句来总结自己的“智能”发展:
智能化,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,一个智能座舱,一个是智能驾驶,前者专注座舱空间的智能交互,目的是让车内用户能直接使用到的功能像智能手机一样好用便捷,后者则是为了彻底解放司机。
如果把时间拨回十年前,你会发现,新能源车,就是简单地将汽车的驱动方式由“发动机+油箱”替换成“电动机+电池”,除此之外,车主们并不能感受到其他明显区别,而且还要忍受高价、续航焦虑、安全顾虑等,彼时的新能源车卖不上量,一点也不奇怪。
经过这十年的发展,电池电机的成本大幅下降,比亚迪把新能源做得比燃油车还便宜,同时,消费者慢慢也发现,电车不仅加速快,设计风格也大不一样,很多在油车上面都需要高配乃至顶配的东西,在电车身上都标配了,甚至,智能驾驶也从以前看不见摸不着的状态,开始逐步实现。
随着新能源渗透率(就是新能源车占整体市场的比例)超过50%,新能源品牌也算是开启了新的厮杀——以前考虑的是怎么打败传统燃油车,现在要考虑的,是怎么打败同样做电车的同行们,智能化,就成了新的发力方向。
2023年,政策层面正式开放L3测试牌照,今年上半年,首批L3试点运营获批名单也正式公布……无论是行业技术的发展,还是政策引导的变化,都在表明:智能驾驶正在加速落地。
目前,各大车企的发展水平,基本都在发力“端到端无图智驾领航”的阶段。如果特斯拉FSD真的进入国内,那带着全自动驾驶的特斯拉,对于国内新能源品牌来说,就是“洪水猛兽”,我们唯有加速“卷”、再加速“卷”,才能保持现有竞争力!
相信后续的新能源市场,份额之争单靠设计、配置和性价比是远远不够的了,谁没有智能化核心技术,谁就不能代表大厂品牌力,谁就将淹没在车市发展的洪流之下。
发表评论
评论列表